转载丨《中国研究生》走进脱贫攻坚一线
- 发布日期:2020-12-31
- 浏览次数:21871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际,为实地了解和报道导师和研究生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宣传研究生教育战线脱贫攻坚战的丰硕成果,在全国农业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国研究生》策划了“走进脱贫攻坚一线——云南采风”活动。

《中国研究生》团队与朱有勇院士在院士工作站前合影
2020年12月20~23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研究生》杂志执行主编亓彦伟带队,“《中国研究生》走近脱贫攻坚一线”采访采风团队一行10人赴不久前刚刚宣布脱贫的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采访2019年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及其团队,采访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研究生教育战线师生、扶贫干部和当地群众。
“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为研究生书写寄语
采访团队来到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蒿枝坝村,在“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工作站”“蒿枝坝科技小院”对2019年“时代楷模”,为脱贫攻坚、科技扶贫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进行了专访,并受邀观摩了朱有勇院士在“院士专家科技扶贫指导班”授课、手把手教授村民科学种植三七等天然林下药材等。通过访谈、教学观摩,采访团队进一步感受到了朱有勇院士带领团队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将扶贫、科研、育人相结合,扎扎实实把论文写在乡村沃土的情怀和精神,同时通过产业扶贫,为当地招商引资,为村民带来的显著变化。访谈之余,朱有勇院士还欣然提笔,写下“修德博学,坚持信念,专业卓越”,通过《中国研究生》勉励全国的研究生学子。

参与扶贫的研究生在田间给农民指导种植三七的技术
在澜沧,采访团队走访多个林下三七等中草药、冬季马铃薯种植基地,参观脱贫攻坚农业科技企业,采访扎根当地开展农业技术帮扶的云南农业大学科技扶贫导师、研究生团队、毕业后留在当地创业扶贫的硕士、博士群体,并与研究生们进行现场访谈交流。研究生们分享了各自在脱贫一线的工作和感受,以及将专业与国家需求相结合,把小我融入大我,助力乡村振兴的志向。

《中国研究生》团队与参与扶贫的云南农大研究生们合影
在澜沧期间,采访团队还采访了全国农业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李健强教授,澜沧县副县长、中国工程院挂职干部刘元昕,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朱书生以及当地脱贫群众,全方位了解脱贫攻坚各方参与者的想法与感受,见证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
12月23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还联合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云南省学位办在云南大学组织召开了“我是中国研究生,我为脱贫攻坚做贡献”主题座谈会,10所在昆研究生培养院校研究生管理干部,参与支教、产业帮扶、第三方评估等脱贫攻坚工作的研究生代表分享了本校和个人参与脱贫攻坚的体会。
“我是中国研究生,我为脱贫攻坚做贡献”座谈会在云南大学召开
一系列采访、采风活动,使团队成员切身感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乡村环境、群众面貌的显著变化,感受到以朱有勇院士团队为代表的导师、研究生群体的脱贫攻坚生动实践,以及在他们身上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和服务乡土的奉献精神。澜沧一行,团队成员深受感动和鼓舞,进一步坚定了办好《中国研究生》,讲好研究生故事,传播研究生新时代风采,更好地服务研究生教育、服务战线师生的决心。
有关本次采访的详细内容,将通过《中国研究生》杂志、微信公众号“走进脱贫攻坚一线”专题以院士访谈、深度报道、纪实摄影、微视频等多种形式发布。
文章来源:教育部学位中心官方微信平台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