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您当前的位置: 培养领域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课程建设

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教学大纲——《农业科技管理与经营》

  • 发布日期:2010-12-16
  • 浏览次数:4094

《农业科技管理与经营》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农业科技管理与经营学是研究农业科技管理与经营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科学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形成的应用学科。

(二)课程地位:农业科技管理与经营学是农业推广专业“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领域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学习的主干课程。

(三)课程任务:研究生通过农业科技管理与经营学课程的学习,掌握农业科技管理与经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能指导工作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方式:讨论式、互动式为主,结合其他方式。

(二)教学内容: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案例;实践。

三、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及学时分配

(一)绪论(2学时)

主要内容:概述:含科技、农业科技的内涵与特征等,农业科技管理和农业科技经营的内涵、特征等;农业科技管理与经营的学科理论分析;农业科技管理与经营在农业科技、经济与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学习《农业科技管理与经营》的意义与方法等。

(二)农业科技管理的基本理论(2学时)

主要内容:农业科技管理的要素结构和运行过程;农业科技管理的理论基础;农业科技管理的一般规律;农业科技管理的基本原则等。

(三)农业科技管理体制(3学时)

主要内容: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概述:含内涵与范畴、类型与特征等(下同);政府宏观管理体制;农业科技管理机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等。

(四)农业科技政策管理(3学时)

主要内容:农业科技政策概述;农业科技政策演变与发展;我国现阶段的主要(农业)科技政策;农业科技政策创新等。

(五)农业科技规划管理(2学时)

主要内容:农业科技规划概述;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农业科技项目规划;农业科技项目研究规划等。

(六)农业科技组织管理(4学时)

主要内容:农业科技组织(含科研机构、科技团队、社会中介组织等)概述;农业科技组织管理体制(或模式);农业科技组织运行机制;农业科技组织创新等。

(七)农业科技活动过程管理(2学时)

主要内容:农业科技活动过程结构要素、运行过程、基本规律等;农业科技活动过程监督与控制等。

(八)农业科技成果管理(2学时)

主要内容:农业科技成果概述;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农业科技成果保护等。

(九)农业科技成果转播(3学时)

主要内容:农业科技成果转播概述;农业科技成果孵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播创新等。

(十)农业科技经营管理

主要内容:农业科技经营理念;农业科技经营内容(或范围):国家科技财政投入、科研过程经费运行、科技成果效益获取等等;农业科技经营策略;农业科技经营模式(或方法)等。

(十一)国外农业科技管理与经营借鉴(2学时)

主要内容:国外农业科技管理启示;国外农业科技经营启示等。

(十二)展望

主要内容: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农业科技管理与经营展望等。

 

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版权所有  2009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