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领域教学大纲——《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工程学》
- 发布日期:2010-12-16
- 浏览次数:3766
《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工程学》
1、课程名称: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工程学 总学时:40
2、课程简介:
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工程学是应用水土保持、流域管理、风沙运动与工程的原理,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作措施、规划经营措施、预防监督与监测管理措施等,防治山丘区、风沙区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并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应用技术科学。其研究对象主要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防护林建设及新技术在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工程学中的应用。本课程是农业推广硕士必修的一门整合型专业课程。
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工程学主要包括了水土保持工程与防护林学两个方面的内容。水土保持工程部分的主要内容为各类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其设置参数、方式、设计及作用等,包括以下4种类型:①山坡防护工程;②山沟治理工程;③山洪排导工程;④小型蓄水用水工程;防护林工程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防护林工程及其体系的构架,防护林类型组成,防护林工程的规划、设计、建植、调控与效益,防护林工程的总体布局、范围、目标、进度及实施状况等。实际教学中配合典型案例分析以及实地考察,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水土保持工程以及防护林建设等方面的现状、趋势、理论和应用技能。
3、教学目的(教学所达到的目标或效果,对提高研究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所起的作用):
近年来,水土流失造成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国际社会及国内各级政府与社会公众十分关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防护林工程建设技术综合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关研究、教学愈来愈得到重视和加强。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活跃思维,系统了解和掌握水土流失与荒漠化防治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水土保持工程的技术体系与措施,不同类型防护林建设的技术体系与措施,水土保持工程与防护林工程的设计、配置与施工建植,水土保持监督执法、3S技术在防护林工程学中的应用等主要内容,提高学生从事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建设事业的综合素质与水平。
4、教学要求(是指对研究生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的具体要求):
要求对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防护林建设体系全面掌握;要求对目前和今后水土保持和防护林的研究进展有一定的深入理解;要求能灵活运用课程所学知识于生产实践。
5、教学内容:
第一章 水土保持和防护林工程学概论(4学时)
第一节 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工程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工程学现状
第四节 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工程学应用案例
第二章 水土保持原理(4学时)
第一节 水土流失的涵义及水土流失形式
第二节 水土流失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 水土流失区划以及土壤侵蚀分级
第四节 水土流失案例分析(视频)
第三章 流域水文学(4学时)
第一节 流域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第二节 流域水文要素及物理过程
第三节 小流域设计洪水校核以及泥沙运动
第四节 水资源的涵义及评价方法
第四章 风沙物理学原理(4学时)
第一节 沙物质以及风沙运动
第二节 风沙地貌以及风沙防治原理与治理措施
第三节 防护林带的结构及其参数
第四节 防护林带的作用
第五章 水土保持工程规划(4学时)
第一节 主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第二节 水土保持工程总体规划
第三节 坡面治理工程规划
第四节 沟壑治理工程规划
第六章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野外实习(4学时)
水土保持生态防治示范园实习
第七章 沟道泥石流防治与护岸治滩工程(4学时)
第一节 泥石流类型、特征以及形成条件
第二节 泥石流防治工程
第三节 河道横向侵蚀机理
第四节 河道护岸护滩工程
第八章 防护林体系建设概述(2学时)
第一节 防护林体系
第二节 防护林体系的效应与意义
第九章 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与营造技术(6学时)
第一节 农田防护林
第二节 水土保持林
第三节 防风固沙林
第四节 山地水文网、侵蚀沟道防护林
第五节 其他防护林
第六节 案例(防护林体系规划实例)林
第十章 我国主要防护林建设工程(4学时)
第一节 我国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特点和方式
第二节 我国主要防护林工程
第三节 我国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案例(三北防护林具体介绍)
6、考核方式:
依据课程论文和平时成绩进行考核。
7、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1、《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工程学》,赵廷宁、张金池等主编
2、近期学术型期刊发表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