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领域课程教学大纲——《农业生物安全》
- 发布日期:2011-03-22
- 浏览次数:12991
1. 课程名称:农业生物安全 总学时:32学时
2.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专为植物保护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设的学位课。内容包括: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与发展;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其安全性和生态风险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转基因生物的法律法规;外来有害生物概念、危害和特点;外来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我国外来有害生物的现状与对策;国际生物安全立法和国际生物安全协议等。
3.教学目的:
生物安全是植物保护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面临的新问题,是新设立的一门研究生课程。 是未来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专业人士必须掌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物安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生物安全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了解生物安全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国际和国家关于生物安全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并运用于生产实践管理,成为我国生物安全领域的一线专门技术人员。
4.教学要求:
要求掌握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转基因生物技术、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生态风险评价理论与方法、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外来有害生物概念及主要种类、外来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我国外来生物的现状与对策、转基因生物和外来有害生物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对国内外有关生物安全的最新发展有较全面的了解。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1.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第一节、 生物技术概况及发展趋势
第二节、 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转基因生物及安全性(2学时)
第一节、 转基因植物
第二节、 转基因动物
第三节、 转基因微生物
第三章 转基因生物技术(2学时)
第一节、 植物转基因技术
第二节、 动物转基因技术
第三节、 转基因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价(2学时)
第二节、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的内容
第三节、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的方法
第五章 转基因作物潜在的生态风险(3学时)
第一节、 由基因流引起的作物变成杂草问题
第二节、 转基因作物的外源基因通过基因流转移到野生植物
第三节、 从含病毒的转基因作物发展出新病毒的问题
第四节、 转基因植物引起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第五节、 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
第六节、 可能存在的其他问题
第六章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问题(2学时)
第一节、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
第三节、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及法规管理
第四节、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检测
第七章 转基因生物的有关法律法规(2学时)
第一节、 发达国家有关转基因生物的法律法规
第二节、 我国有关转基因生物的法律法规
第三节、 国际协议
第八章 外来有害生物及其危害(4学时)
第一节、 外来有害生物的概念与界定
第二节、 我国的外来生物入侵
第三节、 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
第四节、 生物武器及其历史
第五节、 可用于制作生物武器的微生物
第六节、 生物武器的特点
第七节、 生物武器的防范
第九章 外来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2学时)
第一节、 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第二节、 外来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的内容
第三节、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和步骤
第十章 外来有害生物的管理(2学时)
第一节、 风险评估
第二节、 检验检疫
第三节、 应急防控
第十一章 我国外来有害生物现状与对策(3学时)
第一节、 我国外来有害生物现状
第二节、 外来物种的入侵途径
第三节、 外来物种的控制方法
第四节、 我国应采取的控制对策
第十二章 生物安全与生物产业的健康发展(2学时)
第一节、 生物安全性是生物产业健康发展的必需保障
第二节、 各国生物安全管理和研究现状
第三节、 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和对策建议
第四节、 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和对策建议
第十三章 国际生物安全立法的进展及焦点问题(2学时)
第一节、 国际生物安全立法的进展
第二节、 国际生物安全立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
第十四章 国际生物安全协议(2学时)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二节、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