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业领域教学大纲——《草地资源与管理学》
- 发布日期:2010-12-16
- 浏览次数:3981
《 草地资源与管理学》
总学时:40,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10学时。
1、课程简介:
草地资源与管理学是草业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重要专业课。是草业科学的一个主要分支,以草地生态学、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学、草地培育学、草地类型学、植物学等有关知识为理论基础,与地质地貌、土壤学、水利学、地植物学、植物营养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学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密切相关。
2、教学目的(教学所达到的目标或效果,对提高研究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所起的作用):
学习草地及其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理论基础,学习各类草地的合理利用和培育改良的理论与方法,使学生掌握草地植物资源类别,认识其在草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价值,使学生掌握草地植物生产力和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测定方法,熟悉优质高产饲草通过动物生产过程有效地转化为人类需要的畜产品的流程,掌握基于草地-家畜系统营养平衡和经济效益的草地管理的方法和原则,同时使草地生态条件得以可持续发展。
3、教学要求(是指对研究生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的具体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草地和草地牧草的主要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群落地理学的特性和理论;天然草地的形成、发展和演替规律;草地资源的分类及培育、经营利用和调查规划等方法;基本草地建设方法和草业生产相关知识;草地生产能力的评定方法及草地季节畜牧业的原理和实施办法。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农牧业中与草地资源管理相关的工作。
4、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第一节 草地的概念
第二节 草业的概念
第三节 草地管理学
第四节 发展历史
第一章 草地植物与环境2学时
第一节 草地植物与光照
第二节 草地植物与温度
第三节 草地植物与水分
第四节 草地植物与土壤
第五节 草地植物与地形的关系
第六节 草地植物的生活型
第二章 草地植物群体与草地生态系统2学时
第一节 草地植物的种群
第二节 草地植物的群落
第三节 草地生态系统
第三章 草地植物的生物学基础4学时
第一节 禾本科草类的生长发育
第二节 豆科草类的生长发育
第三节 多年生草类的物候期及灌木、半灌木的生长发育
第四节 牧草的分蘖和营养繁殖方式
第五节 牧草生长发育时期的物质动态
第六节 多年生牧草的发育速度、寿命及再生性
第四章 草地的饲用植物及有毒有害植物2学时
第一节 草地植物的饲用评价
第二节 草地主要饲用植物及其特征
第三节 有毒有害植物
第五章 草地类型、分布及分区2学时
第一节 草地类型划分方法
第二节 中国草地分类的原则和系统
第三节 中国草地类型
第四节 中国草地的分布及分区
第六章 放牧地的合理利用2学时
第一节 放牧地的意义
第二节 放牧对草地的影响
第三节 放牧地的合理利用
第四节 放牧制度与方法
第五节 划区轮牧的实施
第六节 放牧地的季节性利用
第七节 放牧的组织与管理
第七章 割草地的合理利用2学时
第一节 牧草的收割
第二节 牧草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
第三节 干草的调制
第四节 干草的贮藏
第五节 牧草的青贮
第六节 割草地的培育
第八章 草地的改良与保护4学时
第一节 草地复壮
第二节 草地补播
第三节 草地水分条件的改善
第四节 草地施肥
第五节 草地有毒有害植物的防除
第六节 草地鼠、虫害的防除
第七节 特殊草地的培育措施
第九章 人工草地的建立4学时
第一节 土地准备
第二节 人工草地播前的种子准备
第三节 人工草地的播种技术
第四节 人工草地管理
第五节 人工草地的合理轮作
第六节 牧草种子生产
第十章 草地调查与规划4学时
第一节 草地调查的准备和野外调查
第二节 调查资料的室内整理和总结
第三节 草地资源的遥感调查
第四节 草地规划
5、考核方式
读书报告形式和平时成绩,结合实践课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进行考核。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教材:
《草地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参考书目:
《草地培育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草地生态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