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领域教学大纲——《现代林业信息技术》
- 发布日期:2010-12-30
- 浏览次数:11658
1、课程名称:现代林业信息技术 总学时:40
2、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专为林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设的学位课。内容主要包括:现代林业信息数据表达、林业信息技术基础、林业专题信息遥感获取、林业信息GPS技术应用、林业信息与空间数据分析、林业信息管理系统、林业信息监测系统、林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林业信息模型等。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现代林业信息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应用技能。
3、教学目的:
随着3S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现代信息技术核心内容的3S技术成为当前林业基层工作人员掌握、应用于资源监测、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所以,现代林业信息技术的教学应该得到重视和加强。通过林业信息技术的原理、基础知识、信息获取、信息的应用、管理和林业信息技术网络平台等理论知识学习,结合相关教学案例,加深学生对现代林业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理解及各技术的实现方法、应用范围的掌握,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现代林业信息化建设给予智力支持,为今后从事林业生产、科研或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4、教学要求:
现代林业信息技术是以“3S技术”为核心,涉及网络、数字化信息技术,内容丰富、学科范围广,由于学时较少,不可能面面俱到。因而,教学过程中要力求体现林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基本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应用性,强调针对性,注意灵活性。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遵循教学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促进学生在熟悉3S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掌握3S技术的集成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5、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第一节 林业信息技术
第二节 林业信息技术在数字林业建设中的地位
第三节、林业信息技术在林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第四节 林业信息技术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
第五节 林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 现代林业信息数据表达(4学时)
第一节 现代林业信息概述
第二节 林业信息指标体系
第三节 信息数据与信息编码
第四节 林业信息空间地理基础
讨论:林业信息标准化的制定
第三章 林业信息技术基础(6学时)
第一节 遥感技术
第二节 电磁波谱与林业信息光谱特征
第三节 遥感技术系统及平台
第四节 全球定位系统
第五节 地理信息系统
第六节 林业信息采集系统
第四章 林业专题信息遥感获取(6学时)
第一节 传统林业信息获取模式
第二节 林业信息遥感数据源的选择
第三节 遥感图像的信息恢复
第四节 林业信息遥感图像处理方法
第五节 混合像元林业信息提取方法
案例:多源信息复合分析研究
基于RS技术林分蓄积量估测研究;
遥感图像分割技术研究
第五章 林业信息GPS技术应用(2学时)
第一节 GPS系统组成
第二节 GPS定位原理
第三节 GPS定位技术
第四节 林业信息采集技术应用系统
案例:森林经营控制网构建研究
讨论:林内GPS定位测量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章 林业信息与空间数据分析(6学时)
第一节 林业信息空间数据概述
第二节 林业信息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
第三节 林业信息空间数据的建立及分层管理
第四节 林业信息空间分析
第七章 林业信息管理系统(4学时)
第一节 林业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第二节 林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第三节 林业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第四节 林业信息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第五节 林业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六节 林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第八章 林业信息监测系统(4学时)
第一节 林业信息监测研究进展与一般方法论
第二节 林业信息监测体系
第三节 林业信息监测系统的设计
第四节 林业信息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五节 林业信息监测系统的实现
案例:闽江流域生态公益林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分析研究
第九章 林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2学时)
第一节 信息网络技术概述
第二节 林业信息技术网络平台
第三节 林业信息传输协议
第四节 林业信息资源共享技术
第五节 林业信息网络化
第十章 林业信息模型(4学时)
第一节 模型概念与模型应用分类
第二节 主要通用的现代林业信息模型
第三节 林木信息专用模型
第四节 林地信息专用模型
第五节 林业信息模型开发集成与管理
案例:基于RS技术林地专家分类研究;
林地适宜性经营管理分析研究
6、考核方式:
读书报告形式和平时成绩进行考核。
7、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1)《现代林业信息技术》,刘健主编
(2)主要参考:冯仲科.余新晓.3S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李建新.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严泰来.资源环境信息技术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近期学术型期刊发表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