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您当前的位置: 培养领域 渔业领域 课程建设

渔业领域教学大纲——《渔业资源生物学》

  • 发布日期:2010-12-16
  • 浏览次数:4090

《渔业资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渔业资源生物学  The Fishery Resources in Biology

   总学时:32     学分2

 

2、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专为渔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设的学位课。内容主要包括:渔业资源与生物多样性、渔业生态学原理、渔业资源评价、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开发技术原理等。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渔业资源生物学及及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技能

 

3、教学目的(教学所达到的目标或效果,对提高研究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所起的作用):

渔业资源生物学及可持续利用是渔业学科中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渔业生产、资源管理、科研或教学打下良好的生物学基础。

 

4、教学要求(是指对研究生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的具体要求):

要求对渔业资源特征、现状和发展的概况和研究进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目前和今后有重要发展前途的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技术、方法和研究领域有一定的深入理解,并能在渔业生产实践中应用。对今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自已的科学判断。

 

5、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4学时)

第一节 渔业资源与渔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渔业资源与发展渔业生产的关系

第三节 国内外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四节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 中国渔业物种资源(4学时)

第一节 内陆水域渔业资源

第二节 海洋渔业资源

第三章 渔业生态学原理(6学时)

第一节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第二节 鱼类种群

第三节 鱼类年龄和生长

第四节 鱼类繁殖与生殖习性

第五节 鱼类食性

第四章 水域生产力(4学时)

第一节 水域生产力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水域生态系统生物生产力

第五章 渔业资源管理(4学时)

第一节 渔业决策

第二节 渔业管理

第三节 资源动态监测

第四节  渔业资源补充量动态和优势种交替机制研究

第六章  资源的综合调查和综合评价(6学时)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目的意义

第二节 目标和原则

第三节 评价内容(淡水和海洋渔业资源调查和评价方法、渔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监测和优化)

第七章 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4学时)

第一节 定义和发展

第二节 增殖渔业

第三节 渔具选择性和资源保护

第四节 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现状

第八章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理论(4学时)

第一节 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基本原因及其一般规律

第二节 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第三节 渔业资源与负责任渔业管理

 

6、考核方式:

根据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进行综合考核。

 

7、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教材:

1、《渔业资源生物学》、陈大刚、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渔业资源与可持续利用》、赵文 等、正在编写,计划2011年编写完成。

参考书:

近期学术型期刊发表的研究论文。

 

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版权所有  2009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