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硕士专业学位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
- 发布日期:2018-12-28
- 浏览次数:11802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指导性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硕士是与优质农产品或优质食品原料生产、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制造、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及监管等方面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为宗旨,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承担食品加工与安全相关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领域可分为果蔬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粮油食品加工,以及农产品贮藏,市场营销与产品设计,食品风险与评估,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安全政策等九个领域,培养要求如下: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现代食品加工与安全理念,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能够独立承担本领域较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3.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
(一)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二)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由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组成。
三、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
学习方式分全日制或非全日制两种: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采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四、培养方式
(一)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各培养单位应根据培养需要建立稳定的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训练,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训练不少于6个月。
(二)实行双导师制
鼓励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校内、外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
五、课程设置及培养环节
培养单位应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教学内容要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全日制课程学分不少于22学分,实践训练4-6学分。在总学分不变的条件下非全日制培养方案可依据生源情况做适当调整。
(一)课程设置
1.公共学位课(7-8学分)
(1)政治理论课 3学分
(2)外国语 2-3学分
(3)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 2学分
2.领域主干课(6-9学分)
(1)食品加工与贮运专题 3学分
(2)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 2学分
(3)食品安全案例 2学分
(4)食品产业信息与网络技术 2学分
3.选修课
(1)食品安全风险与评估 2学分
(2)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新技术进展 2学分
(3)全产业链农产品生产安全控制技术 2学分
(4)食品加工新技术研究进展 2学分
(5)农产品现代物流技术 2学分
(6)农业科技与产业发展 2学分
(7)技术与产品研发专题 2学分
(8)产品设计与市场营销专题 2学分
(9)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规划专题 2学分
(10)现代农业知识产权与保护 2学分
(11)科技应用文写作 2学分
(12)食品企业经营与管理 2学分
(13)传播与沟通 2学分
(14)农业投资管理 2学分
或其他符合本领域的课程。
(二)培养环节
1.实践训练(4-6学分)
培养单位应积极联合相关行(企)业,建立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围绕本领域学位授予要求制定实践训练大纲,组织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实践训练时间一般不少于6个月。培养单位要加强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的定性定量考核,考核通过者方可取得相应学分。
2.其他环节
其他环节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中期进展等,各培养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六、学位论文要求
(一)论文选题
全日制研究生论文以结合生产实践进行选题为原则,针对产业发展中产业规划、食品原料生产、产品设计、食品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监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课题研究,提升学生创造力,提出解决食品生产和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可行性方案,提出创新性成果,促进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的发展。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创造力。
非全日制研究生论文选题要密切结合当地或本企业的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和监管等方面的实际,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为目的开展选题和科研。
(二)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
(三)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生产与安全相关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硕士专业学位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或5位专家组成,其中校外专家1-2名。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七、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未达到学位授予条件而达到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获得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