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领域研究生教学用书——《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工程学》
- 发布日期:2010-12-16
- 浏览次数:10628
赵廷宁、张金池等主编,《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工程学》
王礼先.2000.水土保持工程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向开馥.1991.防护林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工程学主要包括了水土保持工程与防护林学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水土保持工程部分的主要内容为各类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其设置参数、方式、设计及作用等,共包括以下4种类型:①山坡防护工程;②山沟治理工程;③山洪排导工程;④小型蓄水用水工程。防护林工程学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防护林工程及其体系的构架,防护林类型组成,防护林工程的规划、设计、建植、调控与效益,防护林工程的总体布局、范围、目标、进度及实施状况等。
3、目录
第1章绪论
1.1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与意义
1.1.1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1.2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工程学的任务与意义
1.1.2.1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工程学的意义
1.1.2.2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工程学的任务
1.2国内外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工程发展历史与现状
1.2.1国内外关于水土保持工程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2.2国内外关于防护林工程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3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工程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2章水土保持原理
2.1水土流失的涵义及水土流失形式
2.1.1水土流失的涵义
2.1.2水土流失的形式
2.2 水土流失规律
2.2.1概述
2.2.2外营力的破坏力
2.2.3土体的抵抗力
2.2.4由降雨和分散的地面径流引起的水土流失作用
2.2.5由集中股流引起的水土流失作用
2.3 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2.3.1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2.3.2地质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2.3.3土壤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2.1.5植被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2.1.6人为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2.4 我国水土流失类型区区划及特点
2.4.1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2.4.2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2.4.3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2.5 我国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2.5.1土壤侵蚀类型区的划分
2.5.2土壤侵蚀类型区范围及特点
2.5.3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2.5.4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第3章流域水文学原理
3.1流域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3.1.1流域水循环
3.1.2流域水量平衡
3.2流域水文要素及物理过程
3.2.1蒸发
3.2.2降水
3.2.3下渗
3.2.4径流
3.3小流域设计洪水校核
3.3.1小流域的暴雨设计
3.3.2设计洪峰流量的推理公式
3.3.3地区经验公式法
3.4泥沙运动
3.4.1流域产沙影响因素
3.4.2流域产沙量估算与预测
3.4.3多年平均输沙量的估算
3.4.4多年平均推移质年输沙量
3.4.5输沙量的年纪变化和年内分配
3.5 水资源的涵义及评价方法
3.5.1水资源的涵义
3.5.2水资源评价
3.5.3评价指标
第4章风沙物理学原理
4.1 沙物质及其基本性质
4.1.1沙物质及其来源
4.1.2沙物质的颗粒性质
4.2 风沙运动与风沙流
4.2.1风沙运动
4.2.2风沙流及其结构
4.3 风沙地貌
4.3.1风蚀地貌
4.3.2风积地貌
4.4 风沙防治原理与治理措施
4.4.1风沙工程的防治类型
4.4.2风沙防治原理
第5章防护林学原理
5.1 防护林的概念
5.2 防护林带的结构及其参数
5.2.1林带的结构和类型
5.2.2疏透度
5.2.3透风系数
5.2.4林带横断面类型
5.3 防护林带的防风作用
5.3.1林带对气流结构的影响
5.3.2林带的防风距离
5.3.3林带对风速的影响
5.4 防护林带对其它小气候因子的影响
5.4.1林带对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
5.4.2林带对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的影响
5.4.3林带的水文气象效应
5.5 防护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
5.5.1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5.5.2农田防护林对土壤的增肥效应
5.5.3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
5.5.4农田防护林的保土效应
5.6 农田防护林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5.6.1林带对作物的的增产效应
5.6.2林带的胁地效应及其克服方法
5.7 农田防护林的其它经济效益
第6章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内容与规划
6.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内容
6.2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规划原则
6.3水土保持工程规划提纲的编写
6.3.1基本情况
6.3.2规划区内现有水土保持工程的基本情况及问题
6.3.3工程布局及技术要点
6.3.4工程实施计划安排
6.3.5工程效益论述
6.4坡面治理工程规划
6.4.1坡面工程类型
6.4.2被面治理工程规划的原则和任务
6.4.3坡面土地利用规划
6.4.4坡耕地治理措施规划
6.4.5坡面灌溉工程规划
6.4.6被面道路工程规划
6.5 沟壑治理工程规划
6.5.1沟壑范围及治理工程的一般类型
6.5.2沟壑治理措施总体配置原则
6.5.3沟头防护工程规划
6.5.4支毛沟治理工程规划
6.5.5主干沟道治理工程规划
6.5.6沟道坝系优化规划
6.5.7坝地防洪保收工程规划
6.5.8泥石流沟道工程规划
第7章坡面治理工程
7.1斜坡固定工程
7.1.1挡墙
7.1.2抗滑桩
7.1.3削坡和反压填土
7.1.4排水工程
7.1.5护坡工程
7.1.6滑动带加固措施
7.1.7植物固坡措施
7.1.8落石防护工程
7.2山坡截流沟
7.3 沟头防护工程
7.3.1蓄水式沟头防护工程
7.3.2泄水式沟头护工程
7.4 梯田工程
7.4.1梯田发展概况
7.4.2梯田的分类
7.4.3梯田的规划与设计
第8章流域沟道治理工程
8.1谷坊
8.1.1谷坊的作用
8.1.2谷坊的种类
8.1.3谷坊位置的选择
8.1.4谷坊设计
8.2 淤地坝
8.2.1淤地坝的组成、分类与作用
8.2.2淤地坝工程规划
8.2.3淤地坝调洪演算
8.3 土坝工程
8.3.1土坝枢纽布置与坝型选择
8.3.2土坝断面尺寸的拟定
8.3.3土坝的渗透计算
8.3.4土坝的稳定计算
8.4 溢洪道工程
8.4.1溢洪道位置的选择
8.4.2溢洪道的型式和断面尺寸的确定
8.5 放水工程
8.5.1放水建筑物的作用及其位置选择
8.5.2竖井设计
8.5.3分级卧管设计
8.5.4输水涵洞设计
8.6小型水库
8.6.1概述
8.6.2水库的特征曲线和特征水位
8.6.3死库容和死水位的确定
8.6.4水库兴利调节计算及设计蓄水位的确定
第9章沟道泥石流防治工程
9.1 泥石流类型、特征和形成条件
9.1.1山洪及泥石流的类型及特征
9.1.2山洪及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9.2 泥石流流速和流量计算
9.2.1泥石流设计容重
9.2.2泥石流设计流速
9.2.3泥石流设计流量
9.2.4泥石流冲击力
9.2.5泥石流治理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9.3泥石流拦挡工程
9.3.1拦砂坝坝址与坝型选择
9.3.2坝高与拦砂量的确定
9.3.3拦砂坝的断面设计
9.3.4拦沙坝坝下消能防冲设计
9.3.5拱坝
9.3.6格栅坝
9.4泥石流排导工程
9.4.1排导沟
9.4.2排导槽
9.4.3渡槽
9.5 泥石流停淤工程
9.5.1停淤场分类
9.5.2沉沙场规划布置
9.5.3沉沙容量的确定
9.6案例
第10章护岸与治滩工程
10.1河道横向侵蚀机理
10.1.1横向侵蚀和弯道水流的特性
10.1.2影响河道演变的因素
10.1.3横向侵蚀的防治
10.2沟(河)滩地护岸工程
10.2.1护岸工程的目的及种类
10.2.2护岸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10.3沟(河)道整治建筑物
10.3.1丁坝
10.3.2顺坝
10.4治滩造田工程
10.4.1治滩造田的类型
10.4.2整治线的规划
第11章防护林类型及防护林体系
11.1 防护林类型
11.1.1防护林的概念
11.1.2防护林类型
11.1.3我国防护林的发展
11.2防护林体系的概念
11.2.1防护林体系的概念及其特点
11.2.2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趋势
11.2.3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原则
11.3防护林体系的效应
11.3.1防护林体系的动力效应
11.3.2防护林带的防风蚀效应
11.3.3防护林的水文效应
11.3.4防护林的热力效应
11.3.5防护林的改良土壤效应
11.3.6防护林的增产效应
11.4营造防护林体系的意义
11.4.1防护林体系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保障线
11.4.2防护林体系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促进剂
11.4.3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提升社会效益的推动剂
第12章-不同类型防护林配置方式及营造技术
12.1农田防护林
12.1.1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的原则和主要参数的确定
12.1.2农田防护林树种的选择
12.1.3防护林的树种配置
12.1.4防护林的造林技术
12.1.5农田防护林的抚育管理
12.1.6农田防护林的更新及改造
12.2水土保持林
12.2.1山丘区水土保持林体系及其配置技术模式
12.2.2水土保持林的树种选择与人工林组成
12.2.3水土保持林的造林整地
12.2.4山丘区水土保持林配置
12.3山地水文网、侵蚀沟道防护林
12.3.1土质侵蚀沟道防护配置
12.3.2石质山区沟道防护体系
12.3.3水库防护林
12.4水源涵养林
12.4.1水源涵养林的天然保护
12.4.2水源涵养林的人工营造
12.5防风固沙林
12.5.1防风固沙林的树种选择
12.5.2防风固沙林的营造技术
12.6其它类型防护林
12.6.1道路防护林
12.6.2草场防护林
第13章我国主要防护林工程
13.1我国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特点和方式
13.1.1建设特点
13.1.2建设方式
13.2我国防护林工程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
13.2.1改革资金投放方式把造林补助改为以奖代补
13.2.2调整工程建设的林种结构
13.2.3建立经济林基地
13.3我国主要防护林工程
13.3.1三北防护林工程
13.3.2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
13.3.3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
13.3.4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工程
13.3.5太行山绿化工程
13.3.6平原绿化工程
13.4我国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