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您当前的位置: 培养领域 渔业领域 课程建设

渔业领域教学大纲——《水域环境保护》

  • 发布日期:2010-12-16
  • 浏览次数:4096

1、课程名称:水域环境保护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总学时:32     学分2

 

2、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专为渔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的领域主干学位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水域环境污染的发生机制及影响、水域环境污染的防治技术及水域环境保护的行政管理三大部分,以水域环境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将我国的水域环境管理制度、法律法规、环境标准等行政规范,水域环境监测分析和污染防治技术、水域环境污染的生物化学机制及毒理学机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水域环境保护学科的鲜明特色。课程注意吸收科学新技术和新成果,做到与时俱进,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水域环境保护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景

 

3、教学目的(教学所达到的目标或效果,对提高研究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所起的作用):

水域环境保护是渔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是由水文、化学、生物学、生态学、毒理学等多专业组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属环境科学和水产保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水域环境保护学科推动了水产学科的发展,为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发挥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通常自然资源的变动与环境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掌握水域环境的基本特性是研究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基础;同时,对自然资源和水域环境的保护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域生态环境的分析监测、质量管理、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高综合应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水产养殖及相关的生产、科研或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教学要求(是指对研究生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的具体要求):

要求对水域环境保护学科的概况、现状及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目前该领域中重要的和有代表性的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和技术、水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技术、水环境污染管理和控制技术和研究领域有一定的深入理解,并能在水产养殖的科研、教学与生产实践中应用,并对该学科未来的发展形成自己的科学判断。

 

5、教学内容:

第一章    论(2学时)

第一节  环境与水环境

第二节  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水环境保护与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水资源与水生生态系统(3学时)

第一节  世界及我国水资源的概况及特点

第二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水生生态系统

第四节  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与水环境保护

 

第三章  水体污染的发生及作用过程(5学时)

第一节  水体污染的概述

第二节  水体污染的类型和特点

第三节  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第四节  水体污染对渔业的影响

 

第四章  水体污染的生态效应(5学时)

第一节  水体污染对水生生物的急慢性毒性

第二节  水体污染物在水生生物中的蓄积残留

第三节  水体污染对水生生物的生化毒性

第四节  水体污染对水生生物的遗传毒性

第五节  水体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第六节  几种典型的水体污染的生态效应

 

第五章  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和修复(4学时)

第一节  水环境污染修复和治理的目标

第二节  水环境污染的物理修复技术

第三节  水环境污染的化学修复技术

第四节  水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

案例分析1

 

第六章  水环境监测及水环境标准(5学时)

第一节  水环境监测

第二节  水环境标准

 

第七章  污染渔业事故的调查与鉴定(2学时)

第一节  污染渔业事故的调查鉴定程序

第二节  污染渔业事故的调查方法

第三节  污染渔业事故的损失量评估

案例分析2

 

第八章  水环境保护与水产品质量安全(2学时)

第一节  生态养殖与水环境保护

第二节  水产养殖清洁生产技术

第三节  无公害水产品

第四节  绿色水产品

第五节  有机水产品

 

第九章  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环境管理(2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水环境保护相应的法律法规

第三节  环境管理

 

第十章  水域环境影响评价(2学时)

第一节  水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第二节  水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案例分析3

 

6、考核方式:

课程以论文报告、平时成绩和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平时考勤讨论等占20%、论文报告占30%、闭卷考试占50% 闭卷考试范围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考试题型可按下列比例参考:选择题15%,填空题15%,简述题20%,读图或计算题20%,论述题30%

 

7、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教材:

《渔业环境保护》,自编教材(吴伟、徐跑主编),南京农业大学渔业学院2008年(正在准备出版)

参考书:

[1]《环境评价概论》,丁桑岚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4月第一版

[2]《环境保护》,刘天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04月第二版

[3]《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月第二版

[4]《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三次国家报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5]《东海区渔业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张秋华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南海渔业生存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的污染效应研究》,贾晓平著,海洋出版社2004年版

[7]《内陆水域污染生态学原理与应用》,黄玉瑶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环境生态学》,金岚,王振堂,朱秀丽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9]《污染生态学》,孙铁珩,周启星,李培军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水质基准与水质标准》,夏青,陈艳卿,刘宪兵。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年版

[11] 近期学术型期刊发表的研究论文

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版权所有  2009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