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委联合发文强调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科技小院成为高校创新校地共建服务模式典型
- 发布日期:2020-07-21
- 浏览次数:10618
日前,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银保监会以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科发农〔2020〕192号)(简称《意见》),就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效能,引领和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任务措施、任务部门和完成时限。这是我国首次以七部委联合发文形式,就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相关要求。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创建的科技小院作为高校创新校地共建服务模式写进了七部委文件。

长期以来,以农技推广机构等公益性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推进农业发展、创新驱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农业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科技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供需对接不畅等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难以适应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基于此,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明晰了厘清职能、明确定位,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开放协同、多元融通,重心下沉、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意见》从推进农技推广机构服务创新、强化高校与科研院所服务功能、壮大市场化社会化科技服务力量等方面提出要求,并分别明确了相关任务的牵头部门和完成时限。关于强化高校与科研院所服务功能,《意见》提到,充分释放高校和科研院所农业科技服务动能,将服务“三农”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成效作为学科评估、人才评价等各类评估评价和项目资助的重要依据。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方式,推广科技小院、专家大院、院(校)地共建等创新服务模式等。
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带领的团队长期以来扎根曲周,创新性地建立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技创新三位一体的科技小院模式。以“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为己任,扎根农村和农业生产第一线,培养有理想、“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复合型人才,为地方区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围绕如何解决农业技术传播应用的制约因素,积极促进“知识”转化为“行动”。在政府和企业支持下,科研、教学、服务相结合,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积极性,集成创新高产高效农业生产技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获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混合着泥土气息的前沿研究成果2016年和2018年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Nature上发表,成为全球小农户增产增收的榜样;科技小院的英文名称(STB)和科技小院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故事出现在Nature杂志上,引起了非常高的关注度,产生了很大影响力。科技小院导师团队目前正在为亚洲和非洲部分国家推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模式改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CCTV系列报道成果之一。


(图为农业农村部原党组副书、副部长、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余欣荣专程赴我校曲周实验站、科技小院调研。张福锁院士团队介绍科技小院成果。)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