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您当前的位置: 培养领域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 课程建设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教学大纲——《食品标准与法规》

  • 发布日期:2010-12-16
  • 浏览次数:5921

1. 课程名称:食品标准与法规

   总学时: 32

2. 课程简介:

  食品标准与法规是食品科学与安全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课程的主要讲授食品安全法、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食品添加剂、食用卫生规定等政策法规及标准的制定,主要条款的执行、质量监督的意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评价、食品溯源等。

 

3. 教学目的(教学所达到的目标或效果,对提高研究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所起的作用):

   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等专业的重要主干课,主要讲授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标准。教育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必须遵循的安全标准与常识,提升学生对“农田到餐桌”全过程中食品安全的管理意识。

 

4. 教学要求:

   了解国内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及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点,掌握我国食品安全法特点及基本内涵;掌握食品标准制定的基本要求,了解食品召回、食品风险评估、食品许可证及食品准入制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意义及技术要求;掌握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的制定方法要点;了解食品认证意义及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与分类。

5.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4学时)

讲授食品质量管理及认证的发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区别以及在食品安全的保障中的作用。

讲授食品法规建设意义、发展和在食品安全的保障中的作用。

第二章  食品安全法基本内涵及食品标准制定(6学时)

食品卫安全、食品质量、食品卫生的概念及关系。

国家食品安全法的制定、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执行食品安全法注意的问题。

食品安全相关标准意义。

讲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使用和执行,企业标准的编写和执行。

第三章  食品许可证、食品准入制及食品召回(6学时)

讲授食品准入制及食品召回意义、食品准入制及食品召应用基本原则,近年来和该制度有关的典型案例及分析。

第四章 食品生产管理体系认证(6学时)

ISO 20000体系基本内涵,食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确认、规范生产操作的意义及作用,环境与食品安全间关系,典型案例。

第五章  食品风险评估与食品追溯(5学时)

食品风险评估原理、风险管理、评估基本技术内涵及要求;食品追溯的技术发展动态。典型案例。

第六章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5学时)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定义及内涵,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区别及认证作用。典型案例。

 

6. 考核方式:

课程综述论文、调查报告、笔试等

 

7.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王世平主编《食品标准与法规》20107月,科学出版社

 

 

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版权所有  2009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