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工作总结
二〇一八年,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分委员会在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农业教指委”)的指导下,根据《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规程》(农业教指委秘[2017]5号)以及农业教指委2018年工作计划,认真贯彻落实本领域分委员会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和扎实推进农业硕士专业学位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研究生管理工作,现对近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适应研究生教育改革新形势,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教研[2015]1号)文件精神,切实推进农业专业学位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分委员会于2018年1月19-21日在中国农业大学大学召开了全国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研讨会。
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王雯处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胡小松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大会还特别邀请到了国务院学位办欧百钢处长出席会议并向与会代表做了报告。会议开幕式及大会上午议程由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分委员会组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郭顺堂教授主持,大会下午议程由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分委员会副组长、西南大学赵国华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胡小松教授代表主办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发表了致辞。他表示,近年来,食品工业凭借互联网+、智能制造、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产业对食品领域人才的需求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王雯处长代表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对与会专家表示欢迎,并对农业硕士的发展历程以及农业教指委近年来的工作思路与开展的工作进行了介绍。
大会紧紧围绕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人才培养的培养体系、培养模式,设置了十一个报告,分别如下:1、推进专业学位综合改革,不断提高研究生质量(国务院学位办欧百钢处长);2、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培养方案解读(西南大学赵国华教授);3、依托大学试验站,打造复合应用型渔业专业硕士培养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红教授);4、依托优质企业、建设产业急需的专业硕士培养基地(沈阳农业大学李应东);5、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研究生实践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任务交流汇报(集美大学倪辉教授);6、北京林业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基地建设经验介绍(北京林业大学张柏林教授);7、葡萄酒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生实践教育的实施及基地建设(中国农业大学潘秋红教授);8、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硕士教育的模式与培养体系建设(中国农业大学郭顺堂教授);9、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教学案例编写规范(中国农业大学许文涛副教授);10、食品安全案例教学(中国农业大学何计国副教授);11、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得与失(中国农业大学段晓灵硕士研究生)。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张虎、领域分委员会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李诚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杜冰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双全院长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共有来自全国47个单位的102位教师参加了会议。
二、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提升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积极推动培养模式创新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及《关于开展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教研司[2015]9号)文件精神,促进各培养单位交流、分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进一步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培养质量,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分委员会定于12月21-23日在西南大学召开2018年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研究生培养经验交流研讨会。
会议拟邀请国务院学位办、农业教指委、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分委员会委员以及本领域各培养单位相关人员参会。会议研讨主要内容包括本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管理模式、培养方案核心课程解读、案例教学写作与师资培训。
三、积极完善教学资源,开始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第一批案例征集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案例开发、研究及案例教学工作,扩充农业硕士案例库,提高本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按照教指委2018年工作计划安排,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分委员会于11月14日-12月30日期间,开展2018年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教学案例评选工作。
本次案例评选依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中心“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平台,采取教师网上投稿、培养单位研究生教育教学主管部门报送参选名单、专家评审、领域分委员会表决、农业教指委审批、公示、批准的形式。
本次案例评选工作是继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率先在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开库以来,首次面向全国各培养单位进行征集。
四、完成核心课程大纲、发展报告的编写工作
根据《关于做好<专业学位发展报告>、<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编写工作的通知》(农业教指委秘[2018]6号)文件要求,本领域分委员会组织相关编写专家认真研读了《关于编写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发展报告的通知》(学位办[2018]20号)、《关于委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和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写<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的通知》(学位办[2018]16号)文件要求,完成了新培养方案专业特色明显的四个骨干课程指南的编写任务。
表1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核心课程指南编写任务分工表 | |
课程名称 | 编写单位 |
食品安全案例 | 中国农业大学 |
食品产业信息与网络技术 | 中国农业大学 |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 | 西南大学 |
食品加工与贮运专题 | 南京农业大学 |
根据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类别、课程执行效果,领域分委员会选取了具有专业特色代表性的四门骨干课程进行指南编写,任务分工如表1。
同时,领域组对领域发展历程进行详细梳理,对一年来本领域的发展情况,结合教指委秘书处提供的各培养单位的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数据,完成了发展报告编写工作并报送教指委秘书处。
五、积极推荐实践教育基地、实践教学成果奖,并获得可喜成果
2018年7月,按照《关于委托领域分委员会专家开展2018年实践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函》(农业教指委秘[2018]17号)、《关于委托领域分委员会开展2018年优秀实践教育基地评审的通知》(农业教指委秘[2018]18号)文件要求,本领域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了评审推荐。
2018年,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共有11份实践教学成果、4个实践教育基地参评,领域分委员会共组织8位专家按照教指委指标分配方案及评审办法,对参评作品进行了初审,最终,共推荐四份实践教学成果、两个实践教育基地参加教指委质量监督与检查工作委员会进行复审。
经复审、表决,本领域2018年共有四份成果获得实践教学成果奖(4/21),两个基地获得实践教育特色基地(2/15),具体信息请见下表。
表2 2018年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实践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序号 | 成果名称 | 获奖 等级 | 完成单位 | 成果完成人 |
1 | “一库两范三阶段”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案例教学教法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 一等奖 | 中国农业大学 | 郭顺堂,许文涛,何计国,苗 敬,石 英 |
2 | 依托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的“全产业链”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二等奖 | 中国农业大学 | 潘秋红,段长青,王 军,穆维松,王 琦 |
3 | 依托海洋食品龙头企业培养农业硕士实践能力 | 二等奖 | 集美大学 | 倪 辉,刘光明,黄建联,肖安风,翁武银 |
4 | “TRIZ”创新理论在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硕士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 二等奖 | 四川农业大学 | 秦 文,刘耀文,敖晓琳,韩国全 |
表3 2018年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实践教育特色基地名单
序号 | 实践基地名称 | 依托培养单位 | 实践基地负责人 |
1 | 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研究生实践基地 | 沈阳农业大学 | 岳喜庆 |
2 | 华南农业大学-无限极研究生实践教育示范基地 | 华南农业大学 | 曹 庸 |
2018年,本领域通过立足领域发展现状,重点加强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推广并共享先进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方式,提升了培养单位师生对本领域专业学位的认知与理解,推动了本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向前发展。
2019年工作计划
二零一九年,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分委员会将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以及《关于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的文件要求,在国务院学位办、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坚持做好本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位授予、教育教学改革等工作,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主要工作计划如下:
一、深化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集团式培养”探索
集团式培养,是以同一工程或项目多点参与为核心,围绕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实践问题能力和多方协调能力为核心,从知识传授内容设计、学员能力提高路径、学员思考方式方法、论文课题以及教学管理模式方面推进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改革,构建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的新模式。该培养模式是通过对我国多年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诸如教育教学针对性不足,知识传授泛泛化,能力提升程度较低,论文选题和完成的论文研究内容脱离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等进行总结和凝练而提出的。
集团式培养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打破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教学从知识传授、学员能力提高路径、学员思考方式方法方面模块化展开,思路更清晰;
2、采用教考分离的教学方式,能极大地提高学员学习的自主性;
3、“集团式”论文选题极大地调动了社会资源,使学员的研究更结合实际,提高了用人单位的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度。探索一种能够应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新的培养方式,拓宽研究生教育的思路。
4、学员能够在相互沟通交流过程中,集思广益,进行知识互补,激发新思维,在不断丰富知识储备的同时,提升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
2019年,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分委员会将确定几家试点单位,联合探索集团式培养模式,然后边总结边推广,提升本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丰富农业硕士教学案例库,开展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第二批案例征集
2019年,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分委员会将以示范案例以及第一批征集的入库案例为基础,继续加强案例库建设,面向全国开展第二批案例。
三、拓宽专业学位研究生国际视野,推动中外联合培养
2018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召开了“一带一路 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会议期间,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农业、食品与环境学院的教授Benny Chefetz到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就双方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合作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2018年9-10月,双方在中方撰写的合作项目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多次通讯交流,初步确定了针对农业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合作方案(满足要求的学生将获得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授予的理学硕士学位和中国农业大学授予的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并将于2019年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四、教指委交代的其他任务

科技小院
在线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