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National Steering Committee of Agricultural Graduate Educa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最新动态

人才培养紧扣国家战略,科技小院助力脱贫攻坚--张福锁院士应邀向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介绍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

2019-03-11 6634

分享:

3月7日上午,应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党支部邀请,张福锁院士做题为《农业硕士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助力脱贫攻坚》的专题报告。洪大用司长主持报告会,徐忠波副司长、徐维清副司长唐继卫副巡视员和研究生司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了报告会。

 

张福锁院士从科技小院与社会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精准扶贫四个方面重点报告了人才培养与新时代同向同行,紧扣国家战略和需求,推动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实践与作为。历经10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科技小院实践并回答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命题。

 

报告会上,张福锁院士剖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困境和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困惑,重点介绍了科技小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自2009年在河北曲周起步,小院师生驻扎在农村和生产第一线,与农民、企业和政府“零距离”,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科技小院师生在长期与农民的深层次接触中发现,高校研究生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科研创新与生产需求脱节,科研人员与农民脱节 “三脱节”现象,直接影响了农业发展、产业进步和农民增收。科技小院历经10年的探索实践,培养了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并且掌握一定的农业科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家国情怀的研究生。科技小院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探索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化综合改革的典型,创新了实践-理论-实践“三段式”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了集解决生产问题、做国际一流科研和培养高水平人才“三位一体”的“立地顶天”模式。目前,科技小院已经累计招收培养419名研究生。小院师生获得各项奖励543次,其中国家级奖励29次,省市校级奖励433次,地方政府贡献奖励81次。累计发表了278篇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50篇。科技小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还辐射到全国,在23个省区建有121个科技小院,覆盖了45个作物体系,形成了全国科技小院联盟,30个单位的59名教师进入科技小院网络工作。在回顾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历程的基础上,张福锁院士还介绍了培养更高层次应用型研究生的设想--将积极探索“PIE计划”,创新农业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实现“T型”农业博士培养模式。

 

洪大用司长在报告会后总结中指出,张福锁院士的报告很精彩,科技小院在农业农村实践中培养研究生的经历和事迹很感人。小院的工作扎根祖国大地,直接服务农民、农村,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促进了乡村文明,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很了不起。科技小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校地合作新路径、青年成长成才新载体、技术推广新范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和务实创新,很好地诠释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在全国高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农民的广泛认可。研究生司将继续支持中国农大和张福锁院士团队、支持全国农业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相关工作,在适当的时机宣传推广科技小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专题报告开始前,唐继卫副巡视员与张福锁院士进行了专题交流。唐继卫强调,在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深化综合改革实践中,中国农业大学的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经过10年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全国反响很大很好,建立了科技小院联盟推动示范,值得好好总结和凝练模式,为深化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培养处郝彤亮处长、陆敏调研员对全国农业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加速推动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和后续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

 

全国农业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李健强教授代表教指委秘书处向学位办培养处和相关领导专题汇报了2019年工作安排和有关重点重大工作事项具体计划。全国农业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李冬梅参加了报告会。

  

版权所有 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served 京ICP备 0500463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