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6-29日,全国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农业资源利用分委员会2012年年会暨《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课程师资培训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本次会议由湖南农业大学承办,全国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农业资源利用分委员会成员、《农业资源及可持续利用》教材编写人员,各培养单位任课教师和管理部门代表等来自32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60余位专家、代表到会交流。
本次会议的议题主要有:通报分委员会2012年工作,讨论2013年工作计划;《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课程师资培训;研讨交流农业资源利用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等。
开幕式由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全国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农业资源利用分委员会主
《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课程师资培训历时1.5天,共收到课程教案、示范教学等PPT 20份。《农业资源及可持续利用》教材主编
全国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农业资源利用分委员会主
胡承孝教授强调,作为项目管理,课程建设、教学用书建设随着本次培训和教学用书的出版就算圆满结束,但是作为本领域的核心课程之一的教学、作为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课程之一,其建设与改革才刚刚开始。各培养单位应以此培训班为契机加强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建议大家认真思考、深入调研,积极处理好3个关系:一是课程教学与教学用书的关系,应重点遵循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重点回答共性的问题,如基本理论、概念、概况等,强化“农业资源的理论知识”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大纲,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教学用书;二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重点是把握教学对象的基本特点,在职研究生实践经验较丰富,重在知识更新,应结合实践而学知识,用新知识、新科技解决实践问题;全日制研究生基础理论和知识较扎实,但实践经验不足,应结合用知识而学知识,用现实问题、实际生产问题引导用知识。因此,必须在“用”上做文章,让知识“活”起来,“用”起来,“讨论式、问题式、案例式”互动性强的教学模式应成为主要模式,让全日制研究生“形成能力”,在职研究生“提升能力”。三是教师与学员的关系,重点要明确各自的定位,处理好需求问题与动力问题。“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关键是把握“主体”的需求,围绕“需求”“主导”才有作用,因此,抓需求才能激发“主体”意识,满足需求才能“导”有所成,“学”有所用,达到教、学相长,互促共进。目前本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学术化、精减化、虚拟化等,即按学术型人才培养,减环节减学时减要求培养,口头上课堂上书本上讲实践。这些问题,有的是规模不大、发展慢所致;有的是认识不清、目标不明所致,针对这些问题,未来分委会的工作将重点围绕三个“加强”展开:一是加强基本建设,如课程、教学用书、论文规范、学位标准等;二是加强调查监控,及时调查分析各培养单位落实方案,保障质量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三是加强培训交流,如任课老师培训、优秀导师宣传、培养单位经验交流等。希望各培养单位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建设,如课程、教学用书建设等,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流,如报送调查情况、参与相关会议等;分委员会各位委员更积极主动担当,积极宣传,承担义务,更积极主动地出谋划策。

科技小院
在线课程









